省应急物资供应中心探索实行多元化保障合同化管理的应急物资储备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9-10-24 阅读量:242
为适应新形势下对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的更高要求,提高物资保障能力,省应急物资供应中心主动作为,有效整合社会资源,自5月份以来,联系走访了多个地区的一百多家各类厂家和企业,与其中61家建立起常态化联系,截止目前,共签订各类合同协议21份,探索实行了多元化保障、合同化管理的应急物资储备新模式,逐步实现由单一的防汛物资储备向综合性应急物资储备的转变。
一是社会资源信息储备。在全省范围内,按照“五确定”(确定联系人,确定联系方式,确定厂家地址,确定库存能力,确定日生产能力)的原则,进行了编织袋、土工布、钢管、桩木、铁锹(镐)、铅丝、照明设备、排水设备、救生器材等9个品种救灾常用物资的社会资源调查,与33个生产厂家建立联系,签订了11份《物资采购意向书》。建立了省级社会资源台账,加强与相关企业的信息沟通,做到社会资源信息动态管理,以弥补常备物资数量不足,能够随时满足抢险救灾需要。
二是技术能力储备。与排水设备、照明设备、发电设备、救生装备、打桩机等5类物资的生产厂家进行洽谈,签订《技术号备合同》7 份,确保遇到紧急情况时,厂家技术人员可以第一时间赶往救灾现场提供技术服务,以弥补我中心技术力量的不足。
三是装运能力储备。对14个装卸劳务公司、14个运输公司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建立联系,建立了运输车辆、装卸队伍台账,为实现物资紧急调运时快速装车、及时起运,确保物资调运的时效性提供了保障。
四是企业周转商品储备。针对抢险救灾需求量大、储备较少的物资,分别与生产能力强、商品库存能力大的两家生产企业签订《物资号备合同》,有偿号备编织袋100万条,土工布1万平米,保证在号备期间遇有重大灾害时能够快速提供货源,及时进行调用。
五是高科技产品储备。为弥补现储物资中高科技产品较少的不足,积极与河北省第三测绘院进行多次接洽,签订了《无人机号备合同》,有偿储备8个型号的15架无人机,用于大规模自然灾害和重大安全事故救援抢险现场的险情侦查和数据收集等服务,力争以无人机储备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物资储备结构,提高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物资和技术保障能力。